重燃武义青瓷千年窑火



大漆瓷-秋意

熟悉邵文礼的人都知道,他是浙江八方机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个从金融机构下海,搞了15年传动链条制造的企业家。邵文礼的浙江八方机械公司占地30000多平方米,拥有员工300多人,是中国链条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和中国链条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单位。主要生产系列精密滚子链、输送链、摩托车链、汽车链条、特种链条、农机链条、各种异型链条等。公司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工艺先进,检测精密,产品畅销欧、美、南美等2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这几年,公司加大技改投入,引进高级技术人员,大力开发新产品,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去年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多元,成为金华地区规模最大的链条生产企业。然而正当在商场上如鱼得水、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邵文礼却做出了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的事--投资3000万元建设婺州窑武义青瓷文化村,重新点燃武义青瓷千年窑火。

是什么促使邵文礼做出这样的举动?邵文礼对自己做出的决策一直都很自信,认为自己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武义青瓷深埋中国温泉城地下几千年,在地热温泉浸泡和明招文化洗礼下,内涵品质独特,可以说每件青瓷作品都是艺术精品,每件青瓷作品都盛满了武义先民的智慧,每件青瓷作品都在叙说一个古老的故事,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温泉城人文历史的最好载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啊,正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邵文礼孜孜矻矻一头钻进千年古窑一发不可收拾。

混沌


褐彩对联

一、瓷源

武义县历史悠久,风光风情绮丽,民风民俗朴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的武川大地,文化底蕴深厚,众多民俗风情各具特色,厚重的文化积淀高山仰止,丰厚的民间文化遗存灿若星汉。从古遗址、出土文物和名胜古迹可以得知,这一片地域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县境春秋属越,战国后期属楚,秦至东汉属乌伤县。三国赤乌八年(245)分乌伤永康始置武义县,属会稽郡。武义地处浙江中部,金衢盆地东南。境内三面环山,峰峦连绵,中部丘陵蜿蜒起伏。武义有丰富的瓷土矿、陶瓷土矿资源,紫红陶土广泛分布于武义至宣平盆地的白垩系砂岩。经对大田乡代石村、柳城龙福寺等地的地质调查,全面采样、化学分析和物理鉴定,由中国宜兴陶瓷研究所论证并小样试烧,证明覆盖武义至宣平盆地巨厚的紫红色粉砂岩乃属有重大开发意义的紫红陶土,储量可观,开采方便。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武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厚的自然资源,让武义的先民很早就开始了原始陶瓷的烧制,且随历史进程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据有关资料记载,在中国古代六大历史名窑中,婺州窑排名第三,武义是古代历史名窑婺州窑主产地,目前金衢两地发现婺州窑遗址600余处,武义境内就有130多处,占四分之一。武义窑在《陶瓷词典》中单独成名,骄傲地占据一席之地:武义窑,在今浙江武义,故名。武义青瓷窑址绝大部分均属宋代,烧瓷以碗较多,碗里多刻花篦点纹装饰,外部刻复线纹,这类碗盛行于宋元时期,在浙闽瓷窑发现最多。元代遗址多烧龙泉釉盘碗,器里中心多印阴纹花卉,偶有带八思巴文者,为数不少。所产瓷器以青瓷为主,还烧黑、褐、乳浊釉瓷和彩绘瓷。
在我县已发掘的管湖东山、章岸凤凰山、金鞍山等商周古文化遗址出土的古瓷器中,有S纽盂、鼎,还有印纹陶片、饕餮纹耳罐等。武义县博物馆馆藏现有各个时期婺州窑瓷器35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件。1975年10月,县博物馆将出土的东汉年间的青瓷盘口壶、南朝元嘉年间的青瓷双龙盘口瓶、唐五代的青瓷壶,送北京故宫展出,引起业内轰动。其中出土与王宅古墓的青瓷双龙盘口瓶,瓶高56厘米,腹径50厘米,造型别致,釉色均匀,双龙栩栩如生,属国家一级文物。武义婺州窑的主要产品是盘口壶、罐、碗、盏、熏炉、笔筒、水盂、虎子、唾壶、谷仓、多角瓶、龙虎瓶、堆塑魂瓶等,以青瓷见长,包括青瓷、乳浊釉、花瓷、青白瓷、彩绘瓷、褐色瓷等主要釉色,在造型、胎质等制作工艺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武义窑始自汉代,经三国至宋、元,130多条窑址主要分布在壶山、熟悉、白洋、履坦、桐琴、泉溪、王宅等乡镇街道,不少古窑址和出土的武义青瓷等有典型意义的器物,引起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和持续关注。桐琴管湖三国窑、泉溪水碓周五代北宋窑调查资料形成报告,刊发于1988年11月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婺州古瓷》一书中;抱弄口窑址、陈大塘坑窑址等引来媒体连续报道。位于壶山街道抱弄口村北的抱弄口遗址,有五代十国至元代窑床多条,窑床长25米至60米不等,产品有碗、壶、罐、瓶、盘等,胎色釉色淡雅韵致,部分饰有刻划纹、蓖纹、针点纹和福、寿等印章纹。上世纪70年代末,北京考古专家实地考察鉴定,认为抱弄口古窑址产品质地优良、造型精美、花纹繁多,手法朴实,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位于泉溪镇水碓周的陈大塘坑古窑址,包括蜈蚣形山。乌石岗脚地点连绵起伏有五代至元的古窑址10余处,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在已发掘、试掘的约1000平方米、5处窑址,出土完整或基本完整的瓷器共有1000余件,最罕见最抢眼的宝贝有两件北宋器物,一个青瓷八棱香炉,一块青瓷牌。据省考古队的专家介绍,陈大塘坑古窑址群的瓷器既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又融入了其他瓷业文化的特点。已出土的五代和北宋青瓷器在造型、装饰、胎、釉等方面与越窑有相似之处;南宋和元代的青瓷与龙泉窑相似;出土的窑具,又与福建德化窑有相通之处。



二、瓷缘
邵文礼个子不高,带副眼镜,剪个平头,说话慢慢的糯糯的,轻声细语间尽显儒雅之风。外表朴实的邵文礼干起事来,是风风火火想干就干干就干好。
1998年,已经捧了18年金融系统金饭碗的邵文礼买断工龄果断下海,看准链条行业的生机,办起了浙江八方机械有限公司。经过一些年的打拼,“八方机械”成了行业领头羊。家有数千藏书的邵文礼,喜欢读书喜欢书法还喜欢喝茶。一卷书一支笔一壶茶,乐在其中。喜欢喝茶的他办起了茶童茶叶有限公司,在滨江广场边开了个茶馆,开茶馆他还不收人家茶钱,引来一帮朋友坐而论茶论道论武义青瓷,朋友们都说:“贤哉,文礼!”喜欢喝茶的邵文礼又喜欢上了茶具,先是被清新澄净晶莹蕴藉的龙泉青瓷所吸引,既而又为沉稳大气的婺州窑所折服。深入了解后,发现武川大地尽蕴藏着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尽有如此多的古窑址,尽有如此精美的武义青瓷!
邵文礼自己说,他最早接触婺州窑是在1999年,之后就喜欢上了婺州窑的沉稳、古朴、大气,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邵文礼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精心收藏了2000多件珍贵的婺州窑精品。为了更好的了解、学习婺州窑文化,早在2000年10月起,邵文礼就到金华婺州窑陶瓷研究所开始学习制陶技术;2008年1月,他又成立了武义婺州窑陶瓷研究所,并亲自担任研究所所长。
婺州窑产品的风格独特,构造极为繁杂,制作巧夺天工。为了真正成为行家里手,邵文礼决定进行系统地学习,不但学习理论,还学习实践操作,点点滴滴,从头学起。
说起来也是缘分,邵文礼的老家就有石山头古窑址。也许,他的先辈就有烧窑制的高手大师呢!通过学习,邵文礼了解到,婺州窑产品首先从釉色上确立了草木灰釉的基调。灰釉虽然有些暗淡,不如白瓷青色瓷那样光鲜,但灰釉沉稳,掌握好火候,还能出包浆,这也是其它釉色所不能具备的。婺州窑其次就是大气,婺州窑作品适合家庭摆设,登堂入室,弹眼落睛,显得大气养眼。再次是婺州窑的纹饰很古朴。纹饰根器形大小有关,大则可以施展,其艺术表现手法很多,如跳刀,可以用四种跳刀手法变换,纹饰古朴,如汉朝的多头鸟,唐朝的宝相花,还有连珠纹、水波纹、菱形纹、流釉等多种表现手法。纹饰交错,图案相间。
在深入了解、学习中,邵文礼知道婺州窑也好武义青瓷也好,都有很深奥的学问,很多东西都值得深入研究学习。在金华婺州窑陶瓷所学习的几年时间里,邵文礼对婺州窑有了更深一步的见解,并熟练掌握了婺州窑和武义青瓷的整个制作流程。按照自己的理解,邵文礼把制作过程分成六个步骤,即拉坯、修坯、装饰、素烧、施釉、烧成。
如今的邵文礼早也不是门外汉了,说起婺州窑和武义青瓷的制作流程,那是头头是道。他说,拉坯的基础在揉泥,泥揉到无气泡才能保证拉坯的质量,拉坯在于用力,力道恰当才能拉出又高、又均匀、又薄的坯。修坯是拉坯的延续,正所谓修坯的是师傅,拉坯的是徒弟,一件坯体的好坏大部分要靠修坯,边修边敲打坯体。可以知道坯体的厚度,做到心中有数。为了环保和利用率,邵文礼还总结出了先进行700多度素烧的有效办法,保证成品成功率。邵文礼知道,釉料配制与施釉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婺州窑古陶瓷的釉料中含大量的钙,而钙是助熔成份,烧成范围窄,易吸烟,故要配出高温亚光的古陶瓷釉料有一定的难度,尚若釉层稍微施厚,釉面就会烟熏,产名的质量就会下降,价值也随之下降。烧成是婺州窑古陶瓷制作流程中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保温温度,还原时间,还原气压,停火时间,都要严格控制,否则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费前功尽弃。
邵文礼不但重视实践操作,还注重理论提升。近些年,他的多篇理论文章在相关权威报刊发表。2010年10月,武义婺州窑陶瓷研究所主办,武义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旅游局、县博物馆、浙江省收藏协会、《东方收藏》杂志社、《收藏快报》等协办的婺州窑文化与养生研讨会暨《婺州窑韵》首发式隆重举行--这项活动是中国武义第四届温泉节暨首届养生博览会的重要项目之一。本次活动是中国古陶瓷研究界、中国收藏界、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界的专家与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聚集中国古代名窑婺州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振兴的一次盛会,浙江卫视《宝藏》栏目和《中国收藏》、《东方收藏》等媒体进行了采访跟踪报道。研讨会上,还隆重推出由邵文礼、雷国强、陈新华编著的《婺州窑韵》。《婺州窑韵》以婺州窑发展历史阶段为脉络,选编各个时期的典型代表器物为研究对象,展开多角度研究和讨论,编撰严谨,图文并茂,印刷精良,是一本对婺州窑历史文化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学术专著,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学者的极大关注、重视和肯定,该书还在金华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拼比中。获得二等奖之美誉。

2012年春,浙江省先进制造科技考察团赴英国考察交流,先后到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进行科技合作项目洽谈。考察团经多方咨询筛选,最终选择了产自武义婺州窑陶瓷研究所的武义青瓷作为礼品赠送给两所世界顶尖大学。考察团团长、省科技厅副厅长邱飞章在礼品赠送仪式上介绍时说:武义青瓷是我们浙江企业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的优秀作品。牛津大学萨伊德商学院院长仔细欣赏了武义青瓷后感叹,武义青瓷确实有古代中国陶瓷的韵味。此次送往英国的3件武义青瓷分别为美人醉、玉壶春,观音尊,作品就出自邵文礼之手。


涟漪

三、瓷渊
荣誉面前,前进路上的邵文礼没有止步,而是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前面的征程更远。他在探索,他在思考,一个更大的目标又让他豪情满怀激情澎湃......
在掌握了传统工艺的制作之后,邵文礼努力致力于恢复传承武义青瓷--武义窑数百条龙窟的历史原样,重燃武义古窑1800年窑火,打造武义青瓷历史文化品牌。他认为,仿古龙窑的兴建,其一可以研究武义古瓷,武义窑柴窑古法烧制瓷器的生产工艺;其二仿古陶瓷制作,可以向游客提供一个互动交流、学瓷、制瓷的平台,让游客亲身体验瓷土与烈火共同创造的陶瓷艺术的奇妙乐趣;其三可以成为继婺州窑武义青瓷博物馆之后,武义青瓷文化村之中的又一标志性历史文化景观。
邵文礼要创办占地50亩的武义青瓷文化村!
邵文礼以为,建设武义青瓷文化村不仅可以促进武义县文化旅游事业的持续发展,而且武义青瓷文化村的建成和使用能更好地为武义这座千年古城提供艺术生命力,使武义文化生活更加具有丰富的内涵。
设想中的武义青瓷文化村拟规划用地50亩,将利用武义百余处东汉至元时期的古窑址和武义婺州窑陶瓷研究所近年来收藏的一大批历代婺州窑古瓷珍品,整合古陶瓷鉴赏家、收藏家和考古学家的资源,在五年内建成一座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仿古瓷研究传承,古陶瓷收藏鉴赏培训。文化养生旅游、文博学术界和收藏界高端论坛等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届时将广邀国内外陶艺名家来婺州窑文化村进行陶艺制作,定时举办陶瓷文化学术研讨会,举办中国陶瓷大师作品大赛等活动,宣传、弘扬武义青瓷的历史文化,逐步形成华东乃至全国的陶瓷文化创作的著名中心。在组织机构上,邵文礼拟成立浙江得翠居文化有限公司(暂定名),负责经营武义青瓷文化村项目,公司下设武义婺州窑陶瓷研究所、婺州窑武义青瓷博物馆、浙江得翠居艺术品基金会、武义县德翠居文化所。规划期间,围绕武义青瓷文化村项目建设这个总目标,在相关领域展开学术研究和产业的深度开发利用工作,力争将企业做成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得翠居”武义青瓷文化品牌,把项目的“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大力收集陶瓷及相关资料、金衢地区特别是武义的各种文献资料、报刊、书籍等等,建立小型专题图书室,为婺州窑武义青瓷研究开发提供必要专业、文化基础,同时也为各大学科研究机构的研究生、博士生的实习基地打下良好基础。
48岁的邵文礼信心慢慢地说,我们武义正在打造生态温泉旅游大县,上千年来不断积淀了丰厚的自然和人文底蕴,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需要社会各个阶层共同努力的。武义青瓷文化村的建设,正是基于在保护利用古老文明和历史文物,传承历史遗留给我们的丰富文化内涵方面起到最直接有效地作用。另外,通过武义青瓷文化村的建设,激发广大群众学习了解陶瓷文化,从而在自觉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弘扬发展历史文化上起到了教育和宣传作用,使广大群众能够在本项目中得到教育和启发。同时,武义青瓷文化村的建设也是尊重历史,尊重前人,是对前人留下的珍贵文物的继承和发扬。这对具有悠久历史的武义来说,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彰显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及对历史文物的有效保护。

又是一年秋风劲。深秋里,我和邵文礼又一次来到抱弄口古窑址。


龙马精神

大山环抱。阳光满地。抱弄口古窑址上林木郁郁,曲径通幽,蜿蜒的小路引向山坡深处。阳光撒在散落满地的碎瓷片上,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抱弄口村民说,村子附近的古窑有数十个之多,窑口一般都依山而建,一个窑址绵延数千米,一些当时废弃的瓷器和碎片层层叠叠,有的厚达数十米,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已经被山体和植被覆盖,可以说如今见到的整座山都是碎瓷片组成的。以往村里挖塘、建房,都能挖到很多碎瓷器。有的窑床还依稀可辨。池塘边的瓷土层堆积着数以万计的碎瓷片,最引人注目的是元代的乳浊釉瓷片,釉面滋润,色泽淡雅,以月白和天青色为主,不少还呈现纵横交错的冰裂纹络,不禁让人遥想那个远古的年代,想象着熊熊燃烧的窑火前一张纸兴奋的脸--开窑了,一抔黄土顿时化作神奇造物,精美的陶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邵文礼十分感慨地说,我们虽不能穿越历史一探究竟,却可以通过窑址残存的碎片,遥想当年这里曾炉火不熄......